107.12.14      充滿魔力的30公分長筷 拉近老人共餐距離
 
2018-12-14 17:54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王英偉等人現場揮毫,寫下「福」字,祈求「五福臨門」,每位長者都能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提供╱北市立聯合醫院
 
用過30公分長的筷子嗎?台北市士林舊街慈悲關懷社區老人共餐時,總會準備好幾雙30公分筷子,當成公筷,雖然不好夾菜,但卻能一次夾菜給好幾位同桌吃飯的長者,拉近人與人距離。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北市立聯合醫院翁林仲副總院長、黃遵誠副總院長、士林區公所江慶輝區長、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林世宗董事長等人,今天前往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在士林所推動士林舊街慈悲關懷社區,吸取該社區成功的經驗與理念。

王英偉表示,今天來到士林舊街慈悲關懷社區,看到許多學生、民眾踴躍參與社區活動,陪著長者一起共餐找老年,場面溫馨,希望士林舊街慈悲關懷社區成功的經驗,可以推展至台北市其他社區,甚至到全台。

台灣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何逸松指出,為讓社區活動「接地氣」,特別將民俗信仰與健康識能結合在一起,製作「神像健康叮嚀圖卡」,例如,在民間信仰守護豐衣足食的神農大帝圖卡,寫上飲食原味簡單的提醒叮嚀,民眾拜拜時,也將健康知識帶回家。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說,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很努力在經營社區,從士林出發以信仰中心神農宮為關懷據點,一開始導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醫療資源,到現在台北市立大學、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財團法人廣青文教基金會等社區鄰近組織團體合作 。

北市立聯合醫院翁林仲副總院長指出,北市聯合醫院從今年開始與慈悲關懷社區協會合作推展至今,讓國際慈悲關懷社區更加本土化,成為推廣慈悲關懷社區的標竿,讓老人家可以在宅安老,成為慈悲關懷社區亞洲典範。

台灣國際慈悲關懷社區發展協會秘書長劉嘉仁說,英國學者卡拉漢教授所推廣「從生到死,世代共好」理念,協會遵循國際規章提出本土方案,進而發展台灣本土的慈悲關懷社區模式。

王英偉署長、黃世傑局長等人在現場揮毫,寫下「福」字,帶出傳統祈求「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的期待,居民們關心彼此生老病死,一起活得好、活到老。
 



台北市私立
松竹園老人長期照護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雙城街32巷1號(4~6樓)
電話: (02)2596-8222 ; (02)2598-7802
傳真: (02)2598-7803
信箱: songzuwen@yahoo.com.tw
網址: www.songzuwen.com.tw
台北市私立(養護型)
松瑞園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雙城街32巷1號(1~3樓)
電話: (02)2596-8222 ; (02)2598-7802
傳真: (02)2598-7803
台北市私立(養護型)
敦煌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台北市大同區敦煌路80巷3號1樓
電話 : (02)2594-5133
傳真 : (02)2598-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