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6.09      老人退休6年內 受暴高風險群
2019-06-09 23:55聯合報 記者陳金松、鄧桂芬/連線報導

圖/聯合報提供
警政署去年針對二○一七年警政通報的老人家暴案類進行分析,老人家暴案中,有過半的被害老人年齡集中在六十五歲退休之後到七十一歲間。顯示原本可能是家中經濟主力的老人,退休後反成家暴高風險族群。

什麼原因造成這個現象?社工與警方分析認為,六十五歲老人可能因剛退休,生活突然變得無所適從,如果沒有適當安排退休後的生活,多數成了「宅男老人」,整天待在家裡,難免對家庭成員碎碎念,而家人可能也不習慣,出現摩擦的機率,較退休前大增加,稍一不慎,就演變成家暴事件。

台北市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曾以北市的個案分析衝突原因,發現因生活細節爆發衝突的有二成六最多、子女精神疾病發作二成三、生活糾紛一成三,其次為酗酒問題 ,也印證了這個看法。至於最大宗的生活瑣事則包括馬桶怎麼掀、幾點吃飯、睡覺等,此外是金錢糾紛及家產分配問題。

警政署戶口組說,二○一七年警政通報的老人受暴案件,扣除未填寫職業者,無工作者二一四五人,退休一三三五人,家庭管理一○四八人;三種身分占全部受暴老人五成二。

進一步分析家暴成因,「親屬之間相處關係」四一八四人最多,「個性生活習慣不合」三八一二人居次;警方認為這兩大原因,都和年長者突然退休無業賦閒在家,生活形態改變,容易與家人產生齟齬,有某種程度關連。

值得注意的是,酗酒位居老人遭家暴的第三大原因,有二○○六人,研究認為可能是經濟因素或生活習慣突然改變導致;至於和長照有關的「照顧壓力」問題,有三五○人。

受暴形態以精神暴力最多,多數受暴案件未有人受傷,但仍有一三七四案受暴老人有明顯傷勢,其中十六人重傷送醫,七人死亡。

警方說,很多家暴案都是複合原因,如失業、酗酒、吸毒可能同時存在,輔導、安置必須多方面同時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