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05.29
  • 農業移工總額 1.2 萬名尚有 4 千多額度 核配比對小農有壓力立委籲調降申請門檻

    【外勞社記者楊孝慈五月廿九日臺北報導】農地生產面積上升,但農戶人口數卻逐年下降,農業基層勞動力呈現又老又缺工的發展窘態,也引發農業移工核配比率是否合理的質疑 。農業部長陳駿季 5 月 29 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總開放人數 1 萬 2 千名中,目前僅核發近 8 千名,還是有 4 千多名的額度,至於是否因門檻過高導致農戶無法申請,陳駿季回應,申辦條件已經調降,後續會持續檢討。10 人以下小型農民或農民團體聘僱移工核配比率為 1:1 ,至於事業單位及大型農戶則為35%,立委邱志偉指出,核配比率對小農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壓力,若是常態性缺工,雇主原本就招不到本國勞工,而對應季節性缺工的外展農業則是以農會員工人數作為本勞人數標準,據以核算移工人數,有些農會員工人數少,所獲配的額度根本無法填補勞動力需求。

    個別申請多為農糧產業外展人數計算難符需求邱志偉表示,包括養殖漁業在內,很多都反映缺工,是否是因農業部推廣不足,或者門檻太高導致不符合資格?若是調降申請條件,額度一下就滿了。他認為,現行移工核配比率仍供不應求,農業部也應加強調度媒合。

    陳駿季解釋,農業移工總員額 1 萬 2 千名中,現已核配近 8 千名,還有 4 千多個名額,以農糧申請案件較多。至於養殖漁業有些會牽涉到後端管理跟居住的問題,農業部會積極協助。

    立委呂玉玲則關心農業勞動力高齡化問題。她說2018 年至 2023 年農業就業人口,一路由 56 萬多人下滑到 49 萬 8 千人,而大學生畢業從事農林漁牧業平均提繳薪資落在 3 萬3,119 元,在 19 個產業類別中倒數第二,需要提供更多政策誘因,例如農機具的補助,也要讓從業人員有提高且穩定的收入。

    陳駿季表示,很多年輕人之所以返鄉是因為家中有長輩,因此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統很重要,讓他們願意進來且能留下。農業移工仍屬補充性質2年完成農事支援網絡農業部報告提到,已於 14 個縣市成立農業人力團 46 團,招募1,577 位本國人力協助農務,累計服務2,762 家農場。另媒合外展機構調度人力於農閒時間至缺工農場協助,輔導合作社或非營利組織成立外籍移工工班。農業部規劃 2 年內完成農事服務支援網絡,推動「一鄉鎮一個農事中介服務」,透過機械化、自動化及區域型中介服務體系,提高農機資源效率,滿足農業勞動需求。

    外籍人力運用方面,以補充性原則運用,113 年已聘僱 7,792 名外籍移工,以及 232 位外國青農來臺實習。資料來源:外籍勞工通訊社。

     



    遠通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臺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86之1號
    電話:06-2537333    傳真 : 06-2535050
    免費諮詢專線:0800268278
    信箱:yuan.tong888@gmail.com
    網址:http://www.yuan-tong.com.tw
    大贏家全方位網站行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