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07-02 14:18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
|
隨著僑外生來台就學人數激增,打工人數也暴增,但是之前曾發生有學校違法招生,來台「假就學、真打工」,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由於來台就學本來就可合法打工,關鍵在於事業單位是否將實習與打工混淆,真要釐清,可能要耗費不少行政成本。
至於畢業留台工作的外籍生也明顯增加,辛炳隆說,因為政府已將留台工作僑外生薪資門檻取消,留下來工作未必就是「人才」,也可能只是「人力」。他曾針對留台工作的外籍生進行研究,發現多數都說只是暫時留台工作,因薪資待遇不高,不打算永久居留,「最吸引他們的其實是台灣民主自由的社會氛圍。」
辛炳隆說,多數東南亞國家外籍生經濟能力不是很好,來台就學難免要打工,目前我國對外籍學生打工也有每周20小時的工時上限,打工並不違法。如果打工與實習都是同一個事業單位,對學生與雇主都很方便,問題是有些事業單位利用合法打工掩護假實習,若兩者無法釐清,就會使外籍學生變成廉價勞力,形成管理漏洞。
他說,例如有些外籍生到美容院實習,原本要學美髮設計,但如果也打工洗頭,雇主可能就一路讓她當洗頭小妹,根本沒有學到美髮設計。
他說,打工與實習結合,有正面也會有弊端,如果要管,學校與教育部未必有能力,最後又要靠勞動部勞檢,惟目前勞動部若勞檢發現外籍生非法打工,又得移給教育部認定是否為實習,行政成本過高,也會造成難以有效防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