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5.02      紓困先救急 勞資應互信
 
 
2020-05-02 00:18 聯合報 / 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勞團首次取消五一勞動節上街遊行,多個工會代表改在凱道舉行記者會表達訴求。 記者徐兆玄/攝影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五一勞動節連假的第一天,擺出六顆西瓜,宣示國內連六天「零確診」,累計十九天無本土病例的防疫成效。這當然是一項值得喝采、高興的成就,但對許多籠罩在已遭資遣、正放無薪假、面臨解僱風險的勞工心裡,除了繼續拚「不染疫」之外,更要拚「活下去」!

新冠病毒對人體健康、經濟和社會的影響,遠超過人類歷史上任何事件,各國政府將防止疫情擴散、拯救染疫國民列為第一要務,停班課、社交限制、封城,除是在嘗試錯誤中摸索出路外,也都被證實是有效的做法。健康的威脅暫時控制住了,但破碎的經濟體系反成為民眾生存的罩門;台灣「防疫的救急」頗有成效、令人稱頌,「經濟的救急」,卻是令人著急!

依據勞動部公布資料,到四月底止被放無薪假的勞工超過一萬八千人,民眾黨則整理勞動部資料,認為遭資遣勞工將近一萬五千人。無薪假勞工人數看似趨緩,但可能因為經濟部及交通部所提出企業薪資補貼方案,被扭曲的善意造成企業採取直接資遣員工(負擔的成本更低),而勞工紓困作業卡卡、處境日益艱難,令人著急。

基本上,政府想要同時拯救企業和勞工的目標是對的,但勞工人數眾多、類型複雜(全時/兼職、投保類型/薪資、有無雇主等),紓困資源較難直送需要的勞工。當政府不願參照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直接發給人民現金的「救急」作法,而屬意酷碰券的「點火」效應時,反應釐清「救急」和「救窮」的優先順序。

政府更應該借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面對不同時間點、不同層次的病毒擴散風險時,適時修正防疫策略的態度,先勇敢實施對勞工的救急措施,再依據成效、缺失調整方案內容;先把人救活,再把人養壯。

今年五一勞動節雖然勞工大遊行喊停,但勞團仍舉行記者會,提出「疫情會過去,監督不能斷!勞權不能少、我要工會罩!」的訴求。也由多個團體提供會旗,製作出一面近五公尺巨大口罩,象徵「勞工要團結組織工會,保障勞動權益,抵抗資方病毒入侵」。筆者尊重工會團體訴求,但將資方視為病毒,則又不以為然!

政府最高目標,應該是「勞資一起活下去、活得更好」,勞團強將資方視為「病毒」,不僅無助於廣大勞工的生存、活得更好,只會讓新冠病毒摧毀人性和勞資互信。一時的口號很爽,病毒發威時就慘了。
 


*此網頁已關閉, 非正式公開網站*
*此網頁已關閉, 非正式公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