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01      女性低收入勞工只要「做出正確決定」就能翻身? 學者揭不得不的困境
 
 
2022-02-01 17:09 聯合新聞網 / 文/張優遠
 
勞工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身為提倡女權的學者,我相信就業可以為女性帶來諸多好處:薪水可以提升女性在家中的地位,工作與職業也能為女性帶來尊嚴、自主權和決策權。的確,許多受訪的女性告訴我,她們外出賺錢,就能自由決定為自己和孩子買什麼,這讓她們很有成就感。然而這些年來,我也看到低收入家庭的女性未必能感受到就業的好處,至少沒有多到足以超越在孩子沒有適當照顧下必須付出的成本。

這裡的主要問題是:我們在討論就業和照顧責任問題時,往往帶有階級偏見。我們的社會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真正關注低薪工作的品質,此外,我們談論「工作與生活平衡」時,也違背現實、無視階級差異。這點很重要。沒有透過公共政策,按部就班地解決不同階級家庭的需求,導致我們無法了解和解決低收入家庭龐大的照顧缺口。

可以透過比較來檢視,例如我的工作條件就與受訪者的工作條件有極大差異。首先,我知道自己基本上是週一到週五上班,而且上下班時間正常規律,許多低薪工作者的班表則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變動,而且工作時間不固定,例如他們可能上幾天夜班,接著是一天日班,或者這週工作幾天,下週的天數又不一樣,而且通常一週前才拿到班表。無法預測、不規律的工作時間,讓他們在照顧上很難安排,得花費大量精力思考如何解決孩子的照顧需求。他們時常遇到的問題是我在學校放假期間會遇到的,我要花很多心思安排孩子的行程。雖然我有許多優勢,包括工作時間有彈性(我可以晚上或週末在家工作);另一半的工作時間有彈性;擁有能夠信任、可靠的保母(我們也負擔得起);父母可以隨時應要求幫忙;有錢讓孩子參加營隊,但安排的過程還是耗費我大量時間和精力,主要是得和各方協調以及與相關人員討論。如果工作是輪班性質,班表可能隨時變化,在安排照顧小孩方面就必須花更多工夫,上下班時間固定的人比較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不固定的班表就如同漏水的屋頂,你堵住一個洞,另一個洞又出現。我們不該低估應付漏水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對人們造成的壓力。

與此相關的是「掌控」時間的概念。 低收入者的工作時間不僅不規律,也很難預測,全由雇主決定。正如不同學者指出的,彈性工時主要是對雇主有彈性,不是勞工。這並非低薪工作獨有的現象,不過尤其常見。正如丹.克勞森(Dan Clawson)和娜歐蜜.格斯泰爾(Naomi Gerstel)表示,不規律與無法預測往往並存。雇主期待低薪勞工能隨時接下計畫之外的工作,他們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和能力。由於無法花錢請人照顧小孩,受訪者不得不拜託鄰居幫忙、請較大的孩子代為照顧,或者讓孩子獨自在家,工作時間規律的人多半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我們必須討論低薪就業者的工作條件,才得以了解只能找到不規律工作的人,有多難「平衡」工作和生活。

我們要了解正式權利和實體權利(substantive rights) 有多重要,低薪工作在這兩方面都不及格。許多低薪工作是約聘性質,並非正職職缺,代表勞工的休假有限,甚至完全不能休假,而且是按照工作時數計算報酬。即使是正職工作,帶薪休假或醫療保健等福利往往是依據薪資標準提供,低薪勞工因此無法享有太多福利。

除了這些正式權力的差異外,在實體權利方面也有顯著差別。我在工作場合受到尊重,從來不用懷疑自己是否有權力請假處理私事;我相信同事能夠理解,也不用擔心請幾天假會被扣薪、遭到責備或其他懲罰。相信自己不會受責難的態度,會影響我的做法和處理個人需求的能力。正如同荷蘭一項研究顯示,體諒的雇主和同事,決定了對於合理和預期做法的標準。

低薪勞工遇到必須處理家事的情況,往往無法享有類似條件,即使有正式權利,他們通常沒有實體權利。低薪工作的真實狀況是,工作者認為自己缺乏保障、無能為力,即使家人有需要,他們也不敢請假,擔心主管不高興。根據經驗,他們要努力避免被老闆責罵或失去必要的工作。在與低收入者交談時,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對於請假的恐懼和焦慮。過去與上司、雇主交手的經驗,告訴他們應該擔心、應該焦慮,例如一名女性告訴我,她錄下孩子生病住院的影片,因為覺得自己需要這段影片作為證據,才能請幾週的假。我回想起孩子數度生病時,毫不猶豫地請假,其中的荒謬顯而易見,必須證明自己沒有撒謊,已經完全超乎我的想像。

一般人對低收入者主要抱持兩種偏見:第一,他們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心態」,尤其在工作態度和養育子女方面。很多人認為,低收入者傾向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無法脫離貧困狀態,尤其涉及教養小孩時; 其次,他們寧可不工作,只想仰賴政府援助。許多人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公共政策將避免「依賴」視為首要之務。這兩種偏見事實上都不準確,甚至造成很大的傷害。

孩子與照顧孩子是許多受訪者生活的重心,他們所有做法和決定,包括工作、休閒、支出,都是關於怎麼樣對孩子最好。天底下沒有完美的父母,無論階級高低,任何階級都有各式各樣的親子關係。但是這些年來,我發現低收入父母犧牲自己舒適和享受的程度,遠遠超出較為富裕的父母付出的程度。聊到日常生活時,很多人透露睡眠時間很少、花很多時間做事(無論是上班、照顧孩子還是做家事);他們提到放棄自己的需求(例如過年過節買新衣,甚至是吃飯),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且語氣絲毫不帶埋怨。看到他們皺著眉頭、無助地聳肩,偶爾聽到放棄、陷入絕望的故事,可以感受到這些犧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多大傷害。

與收入較高的父母相比,低收入父母未必做出更多「錯誤的決定」,只是他們的做法較常導致負面結果。準確地說,他們在管理金錢和托育需求方面的選項沒那麼好,主要就是因為惡劣的就業條件,另一個原因則是托育需求缺乏持續、無條件的公共支援。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檢視自己的偏見。
 


*此網頁已關閉, 非正式公開網站*
*此網頁已關閉, 非正式公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