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6.23      高溫作業風險升 勞動部推新指引強化保護
 
 
2025-06-23 13:17 聯合報/ 記者
張策
/新北即時報導
勞動部長洪申翰(左)贈送袖套等物品予工人。記者張策/攝影
 
面對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高溫天候,勞動部今舉辦「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示範觀摩會」,勞動部長洪申翰、職安署署長林毓堂出席,強調保護戶外工作勞工健康已成當務之急,並公布新版「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指引」,擴大適用對象至外送員、舉牌工與派遣、自營作業者,從制度面強化職場防護。


洪申翰指出,近年氣候劇烈變化,戶外工作者面臨的熱危害愈來愈嚴峻,勞動部希望透過這場觀摩會,展現各工地及事業單位對高溫風險的應對作法與設備,包括遮陽設施、降溫設備及完善的休息場所。他呼籲雇主應彈性調整作業工時,例如避開中午11點至2點高溫時段,改採早上開工或延後收工方式,減少曝曬時間,保障勞工安全。


洪申翰強調,這次指引修正不只是紙上作業,「不是拿來參考的,是要拿來落實的」,政府將協助並督促事業單位落實相關措施。他也強調,「是否設高溫假」仍需根據不同產業、場域及工作型態審慎討論,針對風險高的職類優先提供保護,強調「因地制宜」才是務實做法。


職安署長林毓堂補充,去年全國進行約9000場域的動態巡查,發現有近4000場域熱危害防護措施仍不足,因此今年將從6月到9月啟動專案檢查,對高風險作業加強督導。針對達到第四級熱危害風險的作業場所,事業單位須設置遮陽、降溫設備與休息場所,違者可開罰3萬至30萬元。


林毓堂說明,新版「高氣溫作業熱危害預防指引」也同步進行六大重點修正,強化實務執行。首先,擴大適用對象,將自營作業者、派遣勞工納入,並新增針對外送員、舉牌工等具變動性與臨時性特性的戶外工作者的防護建議,包括隨身攜帶飲用水、攜帶濕毛巾與防曬用品,並善用休息空間。


此外,林毓堂指出,指引中明確規定,若熱危害達第四級,雇主須提供遮陽、降溫設施與休息空間等必要措施;資訊平台也全面更新,連結中央氣象署即時資料,方便勞工透過手機查詢每小時氣溫與對應的防護建議。針對高風險作業型態如高空電塔維修、景觀修剪與道路工程,也要求預先設置休息空間並提供適切個人防護裝備。整體指引更以圖示方式說明具體作法,如遮陽棚、水霧設備、寬簷帽與風扇背心等,協助事業單位清楚理解並落實相關規定。


林毓堂也提到,除了政策與罰則,勞動部正推動四大策略:強化法制、更新指引、跨部會合作及公私協力。未來將持續追蹤業者改善情況,並與地方政府、公協會合作推動自主管理與回報機制,以提升整體防護力道。


洪申翰表示,許多工地已有能力配備降溫設備與休息場所,關鍵在於雇主是否重視勞工,把勞工視為最重要的資產。勞動部將持續擔任勞工的後盾,與各界攜手降低熱危害造成的職業災害,讓勞工在炙熱的夏季也能有安全的工作環境。
 


*此網頁已關閉, 非正式公開網站*
*此網頁已關閉, 非正式公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