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1.16      名家觀點/吸引台商 不宜以外勞當誘因
 
 
2019-01-16 23:24經濟日報 辛炳隆
 
 
因應美中貿易爭端的變局,日前行政院拍板通過「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但因有條件放寬引進外勞措施,又讓整體勞工政策捲起千堆雪,遭到國內勞工團體質疑。

長期以來,許多專家學者擔憂引進外籍勞工,恐將排擠本國勞工就業機會。

但橫亙眼前的現實困境,即是台灣面臨人口結構改變、勞動力增幅減少,加上國人就業習慣改變,不願「屈就」部分勞力密集的產業,人力缺口確實存在。

雖有論者認為,可以藉由人力短缺問題,促使部分產業升級轉型,這樣的目標固然值得期待,但同時也伴隨著相當程度的風險。由於目前許多工作「找嘸人」,倘若放任缺工問題惡化,最後廠商恐將選擇外移或直接不支倒地,即便是加速自動化的腳步,本勞都會深受其害。

因此,在引進外勞的同時,如何為本勞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才是整體勞工政策的關鍵問題。

根據日前行政院拍板定案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針對鬆綁外勞政策方面,規定返台廠商全新設廠或擴廠須達一定規模以上,高科技投資金額2.5億元,其他產業投資金額0.5億元以上;高科技業本勞新增就業100人或增加本勞比率20%,其他產業創造本勞就業人數50人或增加本勞20%;僱用本勞薪資達3萬元以上者,可享外勞增額、預先核配、一年內免定期查核優惠。

根據政策規劃,在3K五級制的基礎下,原則可以增聘10%外勞,但每一級上限不逾40%,額外繳交的就業安定費也提高至每人7,000元。

平心而論,這次方案兼顧本勞薪資「地板」,以及增聘外勞額度40%「天花板」,許多相關配套也都是遵循勞動部要求,相較於先前鼓勵台商回流的措施確有「進步」,政策方向值得肯定,但3萬元的薪資門檻是否足夠?一體適用是否允當?則仍有待商榷。

雖然台灣土地面積不大,薪資行情卻存在著南北差距、城鄉差距,這也是眾人始終不願面對的現實。以中南部縣市的製造業為例,產線上的作業員薪資約莫2.8萬元至3萬元,行政人員則約2.5萬元,在這樣的條件下,3萬元薪資門檻自然綽綽有餘;但另一方面,竹科產線上的外籍作業員薪資就已超過3萬元,遑論本國勞工?

有鑑於此,政府不妨「因地制宜」,依照個別區域市場行情,再乘上1.1倍或1.2倍作為薪資門檻。實際上,過去在討論基本工資政策時也有類似提議,卻因地方縣市不願被定義為「次等公民」,終究面臨強烈的反彈聲浪而作罷。

筆者必須強調的是,政府不宜將外勞政策當作吸引台商回流的主要誘因,更不應該將吸引台商回流最後成敗,歸咎於外勞政策的鬆綁程度。

根據實務經驗,廠商投資最在意的要素仍是土地、廠房成本,以及水電供應的穩定度,勞動力才是最後考量;如果吸引到回流的企業只是「貪圖」低廉的勞動成本才願回台,恐怕也非國人樂見。

(本文由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口述,記者林彥呈整理)
 


誠新人力仲介有限公司
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33之1號2樓
電話:02-2958-8229     傳真:02-2958-9128
信箱:chengshin1886@yahoo.com.tw
網址:http://www.1886.com.tw/
即時服務 線上諮詢
Skype:fanny16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