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1.14      白內障拖拖拖 失明風險增
 
 
 
2018-11-14 23:44聯合報 記者張益華/台北報導
 

白內障患者自覺視力不良影響日常生活,便可與醫師討論進行手術治療。 圖/蕭裕泉醫師提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白內障是全球最主要的失明原因,經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尤其許多長輩擔心手術治療會導致失明,因此常拖到病情嚴重才就醫,反而增加失明風險。

新眼光眼科診所醫師蕭裕泉觀察,診間中遇過白內障病人,因害怕手術遲遲未治療,導致看不清楚難以行動,進而罹患憂鬱症,所幸手術後病人重見光明,恢復開朗。

蕭裕泉指出,白內障是眼睛內原本透明的水晶體,隨著年紀增長變硬、變混濁,由於水晶體的細胞如同樹木的年輪般排列,經年累月老化之後細胞內的蛋白質變性,逐漸使水晶體失去調節能力,對焦困難,產生視力模糊、眩光、夜間視線不良或感到色覺變暗。

白內障的發生原因有很多種,少數是先天遺傳外,多數是後天因素導致,蕭裕泉表示,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白內障,因為水晶體退化而逐漸硬化、混濁,據統計,70歲的長者罹患白內障機率約50%,80歲長者罹患機率增加至70%。

罹患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使水晶體提早霧化,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也可能引起白內障。用藥部分,少數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恐併發白內障。

而外傷性白內障是受外力撞擊傷及水晶體;高度近視者因眼球結構關係,使白內障提早報到。此外,長期待在太陽下活動者、平日接觸強光工作者,甚至使用3C產品用眼過度者,都可能加速白內障發生。

蕭裕泉表示,目前治療白內障最有效的方式是手術,現在手術已經愈來愈安全,但患者也別等到白內障過度成熟才做,恐已接近失明。

蕭裕泉建議,當自覺視力不良影響日常生活的時候,可諮詢專業眼科醫師討論手術的必要性,手術採左右眼分開執行,術後可能會有些微視差,記得多休息,避免用眼過度可恢復正常。

至於手術置換的人工水晶體,健保已給付一般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可提供患者日常生活視力;若患者原有老花、散光等情況,術後視力會改善但仍需配戴眼鏡,建議這類患者可考慮功能性人工水晶體,同步矯正其他屈光眼疾,提升視覺品質,需自費。

不過,他補充,若術前已合併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的人,適用與否仍需醫師診斷和評估,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眼睛健康講座:遠離白內障 找回明亮視界
時間:11月25日(日)10:00-11:30(9:30開始報到)

地點:台北市中山南路11號10樓(張榮發基金會1001會議室)

請已報名民眾請準時入場!
 


 
新北市私立盛禾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養護型)
新北市新莊區雙鳳路119號4樓
電話 : 02-2908-1656    傳真 : 02-2906-0680
手機 : 0966-166-123 (李主任) 
信箱 : senho37862991@gmail.com ; h38704@yahoo.com.tw
網址 : www.senh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