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04.25      阿公阿嬤也想變美 專家:有自信就能散發自然美
 
 
2019-04-25 19:21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即時報導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即使年紀增長,愛美的定律也亙古不變,別以為長輩不愛漂亮,他們的心理狀態與年輕人相同,都希望被重視、被關注,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化時代,再過6年,台灣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輩,使用輪椅、拐杖的頻率會日趨增加,但配上輔具的長輩選擇自己喜歡的款式與顏色也能成為「網紅」。

根據2017年衛福部做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發現55歲到64歲的受試者中,有12.3%覺得很孤單寂寞、65歲以上則有20.41%,老人福祉協會秘書長王志元說,台灣逐漸步入超高齡化社會,目前台灣失能的長輩占所有老人人數的2成,對於一般老人而言,孤寂感是他們常叼在嘴邊的日常感受。

王志元說,國人對於長輩的印象就是「家常」,不會特別打扮,對他們的體能印象就是「虛弱」、需他人幫助,這樣的情形不只在台灣,國外也是這般狀況,也使得長輩開始對自己沒信心,一旦對自己沒信心,就不會在意自己的外貌,漸漸什麼事情都隨便,開始否定自己,久而久之,憂鬱可能就會找上門。

很常會有單位或是團體,呼籲長輩要多重視自己,多打扮、多接觸人群,開立課程透過一次性的內容,希望長輩能改頭換面,王志元說,一般對自己很有自信,或是自我認同感足夠的長輩,是可以透過這類活動協助他們重返社交生活,但不具自我認同的長輩,這類活動很可能對他們是一種負擔。

王志元說,要提升長輩的自我認同感,他認為生產性活動必要的,去年曾去以色列參訪老人機構,該機構多數的長者是二戰倖存者,幾乎沒有家人在世,為了提升他們的自我認同,機構創立9個工作坊,生產眼鏡、布料等,且機構把工作坊的職位明確畫分,包含產品經理、創意部門等,儼然是一個小公司。

長輩透過生產性活動賺取生活津貼,也從中獲得自我認同感,他也觀察到,每一位長輩對自己都極有自信,衣著端正、自信挺拔,有些奶奶則是畫上大紅唇,猶如貴婦般,其中他訪問到一位因戰爭截肢的爺爺,他說加入工作坊,全是因為被這群有自信的老人吸引,好幾次看這群人上下班,以為是夜總會,打聽之後才知道是間小工作坊,認為有趣就加入,過去他因截肢沒信心,跟著這群長輩一起工作,找回自我認同感。

王志元說,國內之前曾有議員質詢,日照中心的長輩必須要幫忙分裝中藥材,假照顧之名,行剝削長輩勞力之實,他說,看見這新聞很顯然國人仍把長輩保護得好好的,實際上,卻剝奪他們渴望被社會認同的內心,他強調,不是塞給長輩自以為的好,就是對他們好,應多傾聽。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說,長輩注意自己的衣著與外貌,是有助於維持大腦維持大腦活化的,日本近年積極推動「化妝療法」鼓勵長輩不論幾歲都該打理自己,她說這道理其實很簡單,一個體面乾淨的人,會對自己有自信,且重視自己的,不僅自我形象變好,他人也不會有著非於常人的眼光對待,如老人家都是虛弱的、需要被幫助的,也會自然地與長輩互動。

國內也陸續有化妝療法的活動,幫助長輩重拾對自己的自信,袁瑋說,只要是有社交性的活動,都有助於延緩大腦老化,不過,當大腦已經生病了,像是罹患失智症後,開始會降低對外界的注意力,鑑別美醜的能力也會降低,原本腦中有10台機器齊力運作,因失智症僅剩下5台機器,使其認知有限發揮。

若是失智症的患者,幫忙他們打理好外貌,是否能改善病情,袁瑋說,當然會有幫助,特別是對心理狀態,每個人都喜歡美與乾淨,即使失智患者失去美醜的鑑賞能力,但只要乾淨舒服,都是對長輩有幫助的。

先前也有些活動是年輕人與長輩交換衣服穿,這樣的活動能幫助世代間的溝通,王志元說,每個人對美的定義不同,長輩也是,即使年輕人與長輩互換衣服,長輩不會因為這樣就開始採取年輕人的打扮,心態變得年輕,畢竟長輩仍有屬於自己的社交圈,總是穿得太華麗或是豔麗,也會造成社交融合的障礙,還是做自己最開心的樣子最好。

許多長輩怕跟「老」扯上關係,不喜歡帶拐杖出門,增加跌倒風險,袁瑋說,長輩在意他人的眼光,有時可以選擇雨傘或是登山杖,也能充當輔具,不過,降低失能的方法有非常多種,家人的支持以及鼓勵也是很重要的,建立他們的信心,協助長輩挑選喜歡的東西,是有助於他們增加自信與社交圈的拓展。
 


 
新北市私立盛禾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養護型)
新北市新莊區雙鳳路119號4樓
電話 : 02-2908-1656    傳真 : 02-2906-0680
手機 : 0966-166-123 (李主任) 
信箱 : senho37862991@gmail.com ; h38704@yahoo.com.tw
網址 : www.senh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