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0.12      脫口罩講成脫褲跑!醫生別講菜台語 醫學系開課搶救
 
 
2019-10-12 22:28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成大開設醫用台語數位課程,配上中文字幕,教醫學系學生如何用「老蕃癲」等道地台語問診。記者張錦弘/翻攝
台灣已邁向老年社會,越來越多老人到醫院求診,有的只會講台語、聽不懂國語。但年輕醫師的台語卻越來越菜,雞同鴨講常鬧笑話。例如請病人脫口罩,不懂口罩的說法是「嘴掩」,國台語夾雜講成「褪褲走(脫褲跑)」;手術後送「觀察室」,講成嚇人的「棺材室」。台大、陽明、成大等校醫學系因此紛開設醫用台語課,有助醫病溝通、精確問診。

58歲陽明大學醫學系主任凌憬峰,父母都是本省人,台語很流利,但他近年來發現醫學生即使出身本省人家庭,台語也不輪轉,他這學期的大一導生,就全都不會講台語。

凌憬峰說,以往陽明醫學生若派到高雄榮總實習,常因不會講台語吃盡苦頭;系上曾請學生扮演醫生,和「標準病人」對話,學習如何問診,結果對方一開口就講了一大串台語,學生當場傻住。

陽明醫學系因此自多年前,就為實習的大5生開設醫用台語課,後來擴及大一、大二通識選修課,請鑽研台語的系上畢業生協助教學,對方教很多本土劇演員講台語,能用流利台語朗讀「攝護腺手術同意書」,課堂上從台語的淵源談起,再教內、外、婦、兒科等常用台語;考試則要學生分組,針對不同醫病情況,全程用台語對話。

台大醫學系學會很早就開設醫用台語班,甚至有學生學出興趣,和同學編寫「醫用牙語教學」造福學弟妹;成大近年更開設醫用台語數位課程,讓學生隨時上網學。

曾借調北醫的成大醫學系教授黃朝慶表示,講台語要有環境,現在台北出生的小孩多數不會講台語,因缺乏練習環境,不能強求;但若就讀台南的成大,周遭講台語的人多,學台語就快多了。但醫用台語要問得更精準,且最後要轉為英文病歷,較簡單如腎臟的台語是腰子、胰臟是腰尺等,但有些器官如副睪,即使硬翻成台語也不通用,只能用圖示等其他方式解釋。

「醫師的態度更重要!」黃朝慶說,醫生見到病人,往往用「呷飽沒?有睏好沒?」等幾句簡單台語噓寒問暖,老人家就會很窩心。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住院醫師謝正彥說,從小家裡講台語,但盡管他在台南市念中小學,但從小下課同學就很少說台語;進台大醫學系後,平時更是沒人講台語,台語又退化許多,有次返鄉還被爸爸念。直到畢業後分發到雲林分院上班,9成病人都講台語,深感醫生如能用台語問診,本省籍的老人描述病情會詳細很多;其實會講客語的醫生更少,客家老人也很需要醫生用母語關懷。

不過,謝正彥說,遇到一些比較新或罕見的疾病,用台語也難描述清楚,例如最近很多老人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就很難向病人解釋清楚,醫界後來用台語通稱「肺塞病」,但病患仍有聽沒有懂,只說咳起來很像「蝦龜」(哮喘)。

陽明醫學系畢業、林口長庚醫院住院醫師洪爾謙也表示,他小時候住高雄,國中搬到台中,大學讀台北的陽明大學,等於北、中、南都住過,發現他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台語講輪轉的人很少,他進陽明醫學系之後,同學也是很少講台語,到台北榮總實習,因為病患很多是老榮民,有時反而是聽外省鄉音較吃力。

直到他到林口長庚當住院醫師,才接觸到更多講台語的病人,深感會講台語很重要,也較能問出病人的詳細感受。之前有同學台語不好,聽不懂病人陳述的症狀,只好趕緊問旁邊的家人或其他醫護人員。

要用台語問診或檢查身體,有時真是一門學味,曾有葉姓長庚醫學系學生用台語作神經學檢查,做成youtube影片,台語之流利,讓網友嘆為觀止,開玩笑說他是不是有在電台廣告賣膏藥。

他說,在醫院見習,發現醫院的阿伯阿姆很多人習慣講台語,很多護理師們平常也都用台語聊天。他在家裡都講台語 ,台語講得尚可,上大學後發現不少2字頭,母語是台語的同學們,台語講的稍嫌哩哩落落,在跟病人溝通遇到滿大困擾。

他觀察發現,在他見習的醫院,現在仍然會遇滿多聽不懂華語的長輩(台語人、客語人、原語人都有,但他見習的醫院台語人占絕對多數),而老一輩的醫生就算母語不是台語,也都在環境驅使下學會跟台語病人溝通,但現在的年輕醫生已沒有能夠自然學會台語的環境,而這些聽不懂華語的病人還是在,造成有點「醫家屬不醫病人」的情形,讓他覺得怪怪的。

「當然,我這裡不是甚麼"台灣人應該要會講台語"的沙文論調,我覺得公家單位為各種以本土語言為母語者專門請翻譯或設有專人服務是應該的,大家都有繳稅。」
 


 
新北市私立盛禾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養護型)
新北市新莊區雙鳳路119號4樓
電話 : 02-2908-1656    傳真 : 02-2906-0680
手機 : 0966-166-123 (李主任) 
信箱 : senho37862991@gmail.com ; h38704@yahoo.com.tw
網址 : www.senho.com.tw